——记黄广中学建校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
这是黄广中学历史上足光辉灿烂的一幕:1990年7月30日,北京中南海,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中国中学生代表,在他们中间,就有黄广中学的王菘、库超同学。
一所学校能同时有两名学生入选国家队病在国际竞赛中摘取金牌和银牌,当时在全国是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这,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注意,接见室,江泽民总书记询问王菘:“黄广中学在什么位置?”王菘同学兴奋地做了回答。
在广袤神州,在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在关注着黄广中学,渴望了解黄广中学的方方面面,值此黄广中学九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以激动地心情,向广大读者介绍这里的历史和现实。
解放前的45年,黄广中学在战乱中辗转迁徙,孕育了一大批革命知识和知名学者
黄广中学始建于1904年,当时称黄州府中学堂,这在黄州府试院(今地区实验学校内)。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而要得到小学教员,必须先办师范,为此,他下令部分附中改办师范,黄州府中学堂乃于1905年改为师范学堂,1907年师范生毕业后,复办中学堂,黄州府中时期,有两任知府兼任校长,董必武同志曾在该校交过英语和国文。
这一时期,学校学生都是府属8县优秀青年,他们再学习生活中,朝夕观摩,相互切磋,力求学到实用的知识,不少人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积极探索救国道路,四项活跃,其中最著名的有黄梅宛思演、梅宝玑、蕲春詹大悲、方觉慧、黄广李西屏、孙绳、罗田何亚新等人,宛思演在校组织“明德社”,詹大悲等许多同学参加。他们利用节假日,经常在城外龙王山,青云塔上开会学习。阅读《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等革命书刊,商讨联络8县学生进行革命的办法,后来,这批人陆续转移武汉,成为武昌起义的骨干力量。
1909年,宛思演在汉口创办《商务报》,聘詹大悲为主笔,宣传革命,方觉慧、梅宝玑、何亚新协助编报,因言论激烈,被查封。詹等又创办《大江白话报》、《大江报》,并与蒋翊武等在新军中组织文学社,武昌起义后,詹理请武昌军政府派兵,由他带领光复汉口,组建汉口军政分府,自任主任,方觉慧任顾问。
武昌起义,为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造共和体制建立了不朽功勋,而在其中进行宣传、组织、发动、智慧、冲锋陷阵的骨干力量,很多事黄州府中学堂的学生,这是黄广中学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1912年,黄州府中学堂改称启黄中学,校址设在武昌胭脂山朱家巷,该校址是前黄州府师范学堂所购置,启黄中学学制为4年,每两年招收一班,约50人,开设课程15门,学校管理很严格,招收的新生名册、招生考试的成绩及新生的小学毕业文凭,均须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毕业考试有教育厅派人临考,考试成绩必须报教育部核准。
启黄中学时期,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宛希俨、梅龚彬、陈学渭、董毓华、黄焯、胡风等。
宛希俨、梅龚彬都是黄梅人,他们在校组织“人社”,阅读进步书刊,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宛希俨1921年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时,任国民党江苏省委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调任武汉地委宣传部长,任《楚光日报》、《民国日报》主编,后任江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参与南昌起义准备事项,1928年兼任赣南特委书记,领导大余、于都、信丰等地农民暴动,被捕牺牲。
董毓华,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5年任该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是北平学联负责人之一,与姚依林、蒋南翔等组织领导“
上一条: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湖北教育》报道 下一条:闪光的不仅仅是金牌——《湖北教育》报道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