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曾军良经验感言
曾军良校长的教育教学经验咋一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琢磨品味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我隐隐约约的感到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扑面而来,总想更深入的学习研究下去。
无疑,曾军良校长是来自教学第一线、教育管理第一线的专家,但我现在还不敢恭维他是大师;因为这年头“大师”的名头太泛滥了,我怕这虚名亵渎了曾校长的英名。像所有在某一领域有着相当成就和理论建树的人是站在前人和巨人的肩膀上的一样,曾军良校长的经验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和专家(如孔子、陶行知、杜威、凯洛夫、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等)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而形成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成功范例。
成功的范例多的是,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是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所蕴含的哲理。
一、 做好一个“读书人”,才能做一位“教书人”。
这是我从曾军良校长经验之谈中得到的最深刻的启迪,这恰恰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最重要的“躬行”实践。他说:“教师不读书是教育的致命伤痛,教书的先生都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以其不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其空空如也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以其匮乏的信息去与人交流,以其贫乏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国人不读书,国家难以强盛;教师不读书,教育难以兴旺。”
这番话直指当今教育体制下的严重弊端。教师在浮躁功利的世俗风气的浸染中,在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下,疲于奔命,挣扎于题海;哪有读书的氛围、读书的动力、读书的激情、读书的时间?
(一),从教师自身说
1、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明白的“读书人”,读书人要明白读书好。
这个道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限于篇幅,我只想引用古人两句话作为解说:一是苏东坡《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宋元之际的翁森《四时读书乐》中的“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2、 读书人要明白好读书。
这里的“好”有两个读音、两种意思:一为:“好——hao(第四声)”意为喜好、爱好、嗜好、甚至癖好;一为“好——hao(第三声)”意为认真、仔细、扎实且方法好、适当。一个人不爱读书,不爱与书为伴是真贫穷、是真孤独、是真偷懒、是真堕落;一个爱读书的人是视读书为生命的第一要素,视读书为人生的一大享受。所谓“嗜书如命”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不认真踏实读书,只将读书作为应付考试、装潢门面的人,一个不会读书,只会吊书袋的人,一个把读书作为敲门砖,从中寻觅追名逐利、升官发财之道的人;是不能品尝书中三味,也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修身立业的能力的。
3、读书人要明白读好书。
不说外国,只说中国;不说现代,只说古代;好书浩如烟海: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先民的歌唱《诗经》、哲学的天籁《庄子》、泽畔的悲歌《楚辞》、儒者的良心《孟子》、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大道名儒、文坛风流、各树一帜,诗词曲赋、文章稗史、连峰迭起。——每一位读书人每本宏著、每篇美文、每首好诗 ,都构成了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精神实体,并垒起我们这一厚重国体的思想文化基础,塑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与脊梁。
书香博雅,我们要做真正的读书人。
韩愈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真正的读书人,他可以在人类文化的宏大殿堂里与先圣前贤比肩论道,弦歌不辍,做永世常青的知识开启者,从而建构着塑造着未来无数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
为考试而读书,为炒股而读书,为混文凭而读书的人,不是读书人;为混官做而读书的人,不是读书人;为赶时髦,为装饰门面,为掩饰自己的精神空虚、为附庸风雅而读书的人,不是读书人,……
总之,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把书本上的教益和启迪,融进和沁入自己的身心并付诸实际有效的行动
惟其如此,我们才有资格有底气有能力有方法有审美情趣的指导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