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培育人的高雅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能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切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解放思维。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首先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
钱学森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对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钱学森认为,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够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太重要了,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美”。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质的核心。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好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而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缺憾。所以,培养学生健康和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实践表明,学校艺术教育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的人格;第二,通过欣赏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艺术教育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但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艺术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中国古代美学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对构建和谐的重要作用。《乐记》云:“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勿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大乐与天地同和”。这里说的乐,是音乐欣赏,也就是审美。西方美学虽然多讲主客两分,但也认识到审美对和合人心的重要作用,康德就假设审美有普遍可传达性,其原因是人有一种共通感,我认为美的,别人也会认为美。
在我国,艺术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乐”与“礼”一样有重要的地位。“乐”不仅是音乐,还包括诗歌、舞蹈、戏剧、文学等文艺门类的成分,如此丰富的乐教,在历代教育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