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珂
很多时候,不良的亲子关系都是由错误的沟通方式造成的。在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近期举办的一场讲座中,央视节目《超级育儿师》公益热线专家马绮敏向到场家长分析了十大伤害亲子关系的沟通方式。
命令
马绮敏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3岁多的孩子,以前会自己吃饭,可是突然有天对爸妈说:“我不吃饭了,你们喂我吧。”外出也不想走路,希望大人抱着。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大人经常在他做事时从旁“指挥”:“这件事要这样,你不许做这个。”久而久而之,孩子觉得我什么都不会。
每个孩子从行成自我认知开始,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决力,即独立处理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而大人的命令让孩子产生的心理活动是 “我的感受不重要,爸爸妈妈不接受我,不相信我的判断,我想抗争。”长期命令孩子,会让孩子没有价值感,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造成自我否定。还会没有责任感,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负责,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想报复父母。
无时无刻不教育
有的妈妈和孩子吃饭时,常会不断指着桌上的菜对孩子说,“你告诉妈妈,这个是什么?英文怎么说?它是什么颜色?英文是什么?”
家长经常走入极端,书上说,教育要无时无刻,所以我们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教育孩子,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会令孩子反感。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得出的知识才最真实,感受才最深刻。
冷暴力
有的妈妈与孩子发生了争执,气得跑回房间,把门关上,任由孩子在门外边哭边敲门。妈妈这是在拒绝沟通。父母用冷暴力教训孩子,其实是在用伤害的行为与孩子沟通。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会更愿意与小伙伴在外面玩耍,而不愿意和父母讲话。
马绮敏说,家长最喜欢告诉孩子要尊敬老师,要爱护弟弟妹妹等,可有时自己却忘了爱孩子,给孩子机会。孩子没有机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会变得不自信。
辱骂
“你怎么像猪一样,考成这样!”当家长尝试用辱骂发泄自己的不满,会让孩子感到失去尊严。马绮敏的女儿有段时间不想去午托班,她给孩子请假一周,几天后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去,女儿回答,“午托班的老师太严格了,会批评我们是神经病,让我听了很不舒服。”辱骂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想解决问题,甚至在语言和行动上攻击别人。
威胁
一个妈妈给女儿定下了期末考试的目标:有两个科目要达到100分,一个科目达到95分,结果女儿有两个科目只考了93分。妈妈对孩子说:“你再考不好就不要再想看电视了。”孩子感受到了威胁,心理负担更重了
孩子的天性是玩、互动、探索。家长却喜欢对孩子说你再背不出来,或者你再不听话,晚上就不要睡觉了。这样的话看似有效,却常常让孩子陷入恐惧。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麻木,甚至学会投机、欺骗。因为害怕爸爸妈妈的惩罚,孩子不会告诉父母真实的成绩,或者自己做过的会让父母生气的事情。